
本年是我第一年擔任一年級班主任作業,雖然曾經也做過班主任,但當這些小娃娃們的班主任這可還是頭一遭。早就傳聞低年級的班主任工作煩瑣、羅嗦、費事,需求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,但我信任只需我有心用心,工作就一定不會很差。如今學期已盡,現將上階段作業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:
一、重視良好習慣的養成
應該說,好的習氣是孩子們的良師益友,比如說好的學習習氣、好的衛生習氣、好的生活習氣等等,一旦養成便會使人終身受益。因而,我便把好習氣的養成作為我本學期的教育主題之一,盡可能的使用班會課、晨會課、課間等時刻把工作做細做實。并依據一年級的學生的年紀特點,隔三差五的對其提醒、強化,同時結合一些鼓舞辦法如:黑板報上的“光榮榜”、教室后墻的“紅旗欄”等,不斷地促使學生自動優化自己的行為習氣,將習氣自然化。
二、建立良好的班集體
班集體是培養學生個性的膏壤,有了這塊膏壤,學生的個性才能百花爭艷。集體活動,最能培養學生的凝聚力、集體榮譽感。我帶領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的各項活動,如讀書節、藝體節,文明班級評比等等。并先在班級內評獎,而后獲獎的再參與校園評獎,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公平施展的舞臺。在每天一大早,我總是跟學生差不多時間到校,放學了就幫忙學生搞好衛生作業,這樣,學生不只養成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,并且時刻想為自己的班集體爭氣。逐步形成一個健康向上、聯合協作的班集體。
三、與家長加強溝通與交流
在校期間,我能盡心關懷愛護班里的每一個學生。對班上一些表現不太好的同學,會花費更多的愛和心血。我常常和他們談心,抓住他們的閃點鼓勵他們。當他們有困難的時候,我總是耐心腸幫助他們。一但發現他們在學習上、身體上、思維上有什么特殊情況,我總是及時性、主動地和家長聯系,向他們了解情況,耐心腸做他們的工作,獲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,使每一個孩子都能揚長避短,健康地生長。借助校信通服務使校園、家庭密切配合,更好地教育了學生。
我感覺,別個班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假如自己不去嘗試,只會是:盤里的菜——只知其色,不識其味。我很高興我有機會去嘗了,盡管我做的還不夠好,但我會和我的學生一同學習生長,修改自己,完善自己,在教師這個崗位上做個好教師,在擔任班主任工作中做個學生喜愛的好班主任。